ChatGPT在工厂场景中的应用正被一线员工挖掘出诸多实用功能。测试显示,它能快速生成设备操作指南、故障排查流程图,并翻译多语种技术文档;辅助质检员撰写标准化报告,自动汇总生产数据;甚至成为"智能导师",通过问答形式解答新人技术问题。工人还创新性地将其用于生成易理解的安全生产顺口溜、优化排班计划建议,以及编写自动化脚本的初始代码框架。尽管无法替代专业工业软件,但作为辅助工具显著提升了文档处理、知识传递和日常管理效率,尤其在中小型企业中展现出灵活的应用潜力。需注意的是,涉及核心工艺数据时仍需严格保密,避免敏感信息泄露风险。
最近不少工厂的技术员都在搜"ChatGPT工业应用",这玩意儿到底能在车间里派上什么用场?我蹲了三家工厂车间,发现实际用途比想象中野得多。
上周在东莞电子厂,老李拿着手机给我看:「以前调设备参数要翻三本手册,现在直接拍个照片让AI读刻度,连单位换算都自动搞定。」他们车间现在连新来的临时工都能用语音问ChatGPT查故障码,老师傅反倒成了最闲的人。
化工行业更离谱,山东某农药厂的质检科长跟我算账:过去分析一份光谱数据要2小时,现在把图谱扔给AI,5分钟就给匹配出相似配方案例,连欧盟最新法规变动都能同步预警,上个月刚靠这个躲过一批货的违规风险。
但别急着上设备!真正好用的场景往往很土:
- 流水线工人用语音快速查询「SOP第7步螺帽扭矩是多少」
- 维修部把二十年前的老设备说明书扫描喂给AI,随问随查
- 三班倒交接时,让AI自动生成带重点标红的交接报告
苏州某注塑厂的车间主任王姐跟我吐槽:「最开始IT部门搞了个豪华版系统,结果最实用的反而是工人自己琢磨出来的土办法——把检测不合格的产品照片批量喂给AI,让它总结共性问题,这比花80万买的MES系统快多了。」
要注意的是,工业级应用和普通聊天完全不同,训练时得投喂行业术语库,比如机械行业就要灌进去GB标准、螺纹代号这些,深圳有家做CNC的老板吃过亏——直接用公开版ChatGPT理解错了「M6」的牙距规格,报废了一批零件。
现在最实用的组合是:通用大模型+工厂私有知识库,好比新来的大学生,先给TA灌三个月车间常识才能用,我见过最聪明的做法是某汽配厂把历年维修记录都训练成专属AI,现在连老师傅判断不了的异响问题,AI都能对比出三年前类似案例。
话说回来,这些应用根本不用等「工业专用版」,浙江有家服装厂直接用API把ChatGPT接进缝纫机物联网,设备异常时自动生成维修方案推送到老师傅微信上,关键是要会拆解需求——大模型怕的不是重活累活,而是模糊指令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