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用ChatGPT辅助活动策划可以显著提升效率,但需结合人工判断以确保质量。它能快速生成创意方案、流程框架、宣传文案等,甚至提供预算分配建议,大幅减少基础工作量。其局限性在于缺乏对行业细节(如场地消防规定)和人情世故(如嘉宾偏好)的精准把握,可能出现模板化内容或逻辑漏洞。最佳实践是将其作为“智能助手”——用AI完成80%的初稿,再由策划团队进行20%的本地化调整和风险核查,既节省脑力消耗,又避免关键环节翻车。大型活动仍需专业公司把关,而小型聚会或常规活动则非常适合AI辅助降本增效。
办活动最头疼啥?方案没创意、流程总卡壳、预算算不明白……现在网上到处都在说用ChatGPT能搞定活动策划,但真有这么神吗?我试过几次,说点大实话。
1. 想点子还行,落地还得靠自己
你跟ChatGPT说“给公司年会出个主题”,它能哗啦啦甩出十几个,什么“星际穿越未来感”“复古Disco狂欢夜”,看着挺热闹,但问题是——这些点子某书上一搜一大把,缺的是具体怎么执行,复古Disco”要租什么设备?音响灯光预算多少?这时候就得追问细节,或者干脆自己补功课。
2. 流程模板能救急,但别指望它“懂行情”
让它生成个“线下发布会时间表”,从签到到抽奖环节确实列得挺全,可实际执行呢?去年我们用了它给的时间安排,结果低估了嘉宾合影的混乱程度,导致后面环节全乱套,AI不知道现实里领导爱临时发言、设备会突然罢工,这些坑还得靠经验填。
3. 预算清单?小心被它“坑”了
我让ChatGPT列过一场200人茶歇的预算,它算出的价格像是五年前的物价——咖啡10元/杯?一线城市现在没25元根本拿不下,后来发现,它更擅长帮你归类(场地、人力、物料),但具体数字得自己查最新报价,或者加一句“按上海2024年市场价估算”。
真人案例:
上个月帮朋友策划分公司开业,用ChatGPT生成初稿后,发现抽奖环节规则有漏洞(没写“解释权归主办方”),主持词也太官方像念PPT,后来结合本地习俗加了舞狮环节,又把AI写的“感谢莅临”改成了老板的口头禅,现场效果立马活了。
ChatGPT适合用来——
✔️ 打破思维僵局(尤其脑暴时)
✔️ 快速生成基础框架(比空白文档强)
✔️ 检查逻辑漏洞(比如流程是否连贯)
但别指望它——
❌ 替代真实行业经验(它不懂你甲方爸爸的奇葩需求)
❌ 自动适配本地化细节(方言梗?圈内黑话?没戏)
小建议: 用的时候当它是个“快枪手助理”,下指令越具体越好,针对95后员工占比高的互联网公司,列出3个低成本团建方案,需包含风险提示”。
如果涉及到用海外版GPT策划活动(比如生成英文邀请函),别轻信网上卖的共享账号,容易封号误事,真有需求,建议走正规渠道。
网友评论